“葉片厚、耐沖泡、黃綠湯、板栗香”,卓越的自然地理條件賦予日照綠茶獨特品質,也滋養著當地近1200家茶企、眾多從業者。不過,受小規模分散經營、低價茶沖擊等影響,日照綠茶多年來飽受“好茶賣不上好價”的困擾。
如何讓品質真正轉化為價值?這正是精制茶“產業大腦”在“思考”的事。日照精制茶“產業大腦”項目負責人、日照移動副總經理王魯雷介紹,入選山東首批“產業大腦”建設試點后,精制茶“產業大腦”正對準品質溯源這個“靶心”,加快應用于茶業加工、交易、病蟲害識別等多個場景,并成為招商引資、自我造血的“利器”――有了“產業大腦”提供的精準“畫像”,產業鏈招引能更有的放矢,客商的需求也能更好地得到滿足。
“產業大腦”,以數據要素流通應用為核心,瞄準充分釋放工業大數據價值潛力,是當前山東數字經濟系統建設的核心場景。近年來,山東“數實融合”加速發展,產業數字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多個指數居全國前列,但政府、行業及企業間的數據還不能有效聚、通、用,數以億計的工業數據里,還有大量的寶藏有待挖掘激活。以“產業大腦+”為驅動,山東開啟了工業大數據從資源向資產的“關鍵一躍”。
“針對面廣量大的中小微工業企業,山東已先后培育32個省級‘產業大腦’,探索數據驅動的服務型制造新模式。”省工信廳數據產業推進處處長孫志強介紹,今年“產業大腦”建設迭代升級、全面推開,將加快形成一批經濟效益突出、數據資源豐富、數據價值顯著的行業“產業大腦”。
“產業大腦”建設要求高、服務內容多、建設周期長,政府需要在加強規范管理、推動動態調整等方面發揮好作用。
2001年起,伴隨海爾工業園、一木家具工業園的引進和蓬勃發展,膠州已擁有江北最大的
智能家居產業集群,其智能家居“產業大腦”也入選了全省首批“產業大腦”建設試點名單。青島市委常委、膠州市委書記張新竹介紹,依托“產業大腦”整體架構,當地正進一步完善“產業大腦+平臺賦能”的產業數字化體系,持續引導企業集聚發展,并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定制化為主要方向,進一步招引綜合數字服務商,為當地智能家居產業提供智慧物流、精準營銷、智能生產等具體應用場景的一站式綜合服務方案,逐步實現產業鏈的全流程管理。
現在,“產業大腦”成為各地縱深推進工業企業技改數轉的重要抓手。在菏澤,依托輸變電裝備“產業大腦”項目,當地加快培育“產業大腦”數實融合新型產業生態,牽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打造百億級輸變電產業鏈條夯實數字底座。
“今年將力爭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8%以上,深入推進數實融合賦能,培育打造100個以上應用場景,梯次培育1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帶動300家以上企業實現平臺匯聚。”菏澤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春英透露,一季度,菏澤將積極推動石油化工行業、紡織行業等領域的互聯網平臺建設,帶動更多企業數字化轉型。
針對前期探索中顯現出的“產業大腦”建設運營主體供給不足的情況,除了擴展揭榜掛帥范圍、遴選優秀廠商定期開展項目評估,今年山東提出加快“產業大腦”能力中心服務平臺建設,為各行業“產業大腦”建設提供機制優化、咨詢指導、資源對接、應用推廣等服務支撐。
“平臺旨在整合優勢產業互聯網平臺生態,著力解決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配置效率低、行業知識共享難、生態構建機制弱等發展痛點。”孫志強透露,平臺通過“一個數據底座+四大數據服務”架構設計,為產業集群協同發展提供直通車、專項云、能力組件和產業發展四大服務。去年12月,上述平臺進入試運行階段,目前與10個省級“產業大腦”共建地方專區,到2025年,預計可覆蓋行業“產業大腦”數量達50個,服務企業數超4萬家。
“產業大腦”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成效,主要還是取決于建設后能否圍繞痛點找準場景應用,吸引企業加快上平臺用平臺。對此,山東將“產業大腦”與“數字經濟總部”建設統籌推進,服務范圍主要是集中采購、品牌營銷、數字化轉型及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后續將進一步根據產業特色來確定運營模式,更有針對性地推動“產業大腦”快速建設上線,有效服務行業企業,形成持續運營能力。
數據顯示,首批32個省級“產業大腦”已服務企業數量49500家,服務規上企業2582家,服務“專精特新”企業539家。按照“成熟一批、認定一批”的原則,今年3月,山東將開展第二批“產業大腦”揭榜掛帥,通過在重點行業有序推進“產業大腦”建設,逐步匯聚形成山東工業經濟大腦,增強工業大數據對制造業資源優化配置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