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中各行各業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實現信息化、工業化與城鎮化深度融合,有助于緩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精細化和動態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成效和改善市民生活質量。
前瞻產業研究院持續聚焦細分產業研究23年,并利用對各行業長期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精心編制《100大行業全景圖譜》。圖譜匯集智慧城市、大健康、節能環保、信息科技、高端制造、新材料、智慧城市等12大領域,涵蓋100大細分產業,對不同產業產業特征、發展現狀、競爭格局與前景趨勢等進行針對剖析,希望為我國產業轉型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參考與啟迪,助力更多企業快速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與產業創新之道。
在本文中,前瞻經濟學人根據《100大行業全景圖譜》,盤點了2021年智慧城市產業的十大關鍵詞,看看在過去的一年中,智慧城市迎來了什么新變化與新發展。
一、全球5G第一城
2021年12月6日,2021年IMT-2020(5G)大會在深圳舉行,來自國際組織、金磚國家以及我國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的300多名專家和專業代表與會,共探5G融合萬物惠及百業的創新之路。
會議透露,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129.1萬個,覆蓋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市區、97%以上的縣區以及50%的鄉鎮鎮區,行業虛擬專網數量超過2300張;終端連接數超過4.7億,用戶滲透率達到28.7%,5G應用已覆蓋一、二、三產業的諸多領域,部分重點領域已進入商業落地階段,5G手機、模組價格分別下探至1000元和500元,工業網關、車載終端、智能穿戴等新型終端不斷涌現。
其中,深圳將進一步加大5G發展的支持力度,持續提升5G網絡覆蓋質量,支持5G中高頻器件創新中心等載體建設,參與制定5G領域國際標準,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和部署,為5G產業發展、行業應用提供領先的硬件基礎,更好地發揮5G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推動深圳打造“全球5G第一城”。
二、數字中國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決定性進展和顯著成效。“十四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信息化進入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新階段。
2021年的兩會,關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討論持續升溫。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統籌推進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三、新城建
5G、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給城市發展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0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6部門印發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城建”),以“新城建”對接“新基建”,引領城市轉型升級,推進城市現代化。這也是“新城建”概念首次被提出。其中,成都是住建部在16個城市開展首批“新城建”試點城市之一。
據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首批“新城建”試點城市,成都市按照“結合實際、分步實施、必選+自選”的原則,確定了先期推進2項必選任務和3項自選任務,以及1項自選任務擬在“十四五”中期推進。
四、城市大腦
2021年7月29日,百度智慧城市事業部聯合中國信通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正式發布《百度智慧城市白皮書》,指出隨著技術發展和需求更新,城市大腦將成長為具有自優化、自學習、自演進能力的未來城市基礎設施,推動城市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決策智能邁進。
今年12月28日,由浙江省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品,云棲博悟(杭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制作的4集紀錄片《城市大腦》在央視九套開播。紀錄片以2016年至今城市大腦的發展歷程為主線,以道路擁堵、早晚高峰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城市問題為切入點,創作團隊跨越浙江、上海、天津、江西、江蘇等多個省、市,歷時一年半,記錄了多個地方城市大腦便民惠民場景,并通過基層工作者、科研人員、市民等不同視角,展現數字經濟時代下城市大腦建設以及數字化城市治理的過程。
五、城市AI計算平臺
開工僅168天后,上海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平臺重點項目正式宣布封頂,上海城市級AI計算平臺的建設進程再次往前邁出了堅實一步。該項目落成之后,將為本地的AI計算平臺提供重要的算力支持,同時也將大大提升AI系統對于龐大數據體量的處理能力。
根據項目負責人的介紹,上海城市級AI計算平臺建成之后,能夠同時支撐四個2000萬級別的超大規模城市的日常使用,并支持同時接入850萬路視頻。
2021年6月,由廣電運通旗下子公司廣電信義承建的國內首個城市級視覺智能計算平臺――深圳智慧南山視頻匯聚共享應用服務平臺項目順利通過驗收評審。政府各部門可運用視頻資源對城市治理、態勢預測、應急指揮調度等進行全面實時智能化管理,全盤洞察城市視頻數據,一改“單打獨斗”的傳統治理方式,加快城市治理數字化轉變。
六、政務云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與長沙證通云計算有限公司簽署“鯤鵬政務云全國標桿實驗室”三方合作框架協議,攜手共建鯤鵬政務云全國標桿實驗室,共同推進長沙政務自主可控建設,打造中國政務云標桿。
政務云處于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新基建等數字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交匯點,對加快數字化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從云服務的類型來看,目前,省級、一二線城市政務云基礎設施已基本完成建設,正發力于PaaS和SaaS層建設,部分三四線城市及縣級市也紛紛加速政務云基礎設施建設。但IaaS作為資源整合共享、業務系統開發和部署的基礎設施,與PaaS和SaaS相比,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因而IaaS市場規模所占比重較高。2020年,中國政務云IaaS市場規模為520.9億元,占總體市場比重為79.7%,市場占比遙遙領先。
七、智慧高速
2021年4月17日,浙江宣布環杭州灣智慧高速公路、滬杭超級磁浮、沿海高鐵等百余個交通項目即將落地,總投資超3.2萬億元。其中,環杭州灣智慧高速公路工程是重點項目,總里程450公里,總投資1000億元,包括新建杭紹甬智慧高速公路、新建杭州繞城西復線智慧高速公路、智慧化改造滬杭甬高速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實現灣區全域高速智慧化。
這條高速公路連接紹興、寧波和杭州三大城市,融入大量先進技術,如果建成,杭州至寧波開車1小時就能到,行駛1公里就會收1公里高速費用,無須再等候交費,通過光伏能源進行無線充電,甚至你還可以一邊駕駛一邊看書,一條“綠色安全”、“超級智能”的高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八、無人駕駛地鐵
2021年12月28日,深圳地鐵20號線正式迎來通車運營,首班對外載客列車預計將于下午16:28發出,全天運營服務時間為07:00~22:00。地鐵20號線一期線路起于機場北站,終至會展城站,線路全長約8.43km,設5座車站,均為地下站。
值得一提的是,地鐵20號線是深圳首條全自動運行地鐵線路,可以自動喚醒、自動發車、精準停車,還可以當自己的“醫生”進行自動檢測。全自動運行功能還給市民的乘車體驗增添了新趣味,乘客在首尾車廂可以目睹地鐵隧道全貌,深度體驗電影大片般的“隧道穿梭”。
九、巡檢機器人
2021年以來,我國巡檢機器人已經落地城市治理的各個角落。比如深入廠區、家庭之中進行安防巡檢,走上街頭巷尾進行交通巡檢,加入警力隊伍參與消防應急巡檢,以及下到各大管道、軌道之中進行設施巡檢……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作為城市巡檢中規模最大的安防巡檢人,其市場已經來到13.5億元,其他巡檢機器人規模也在不斷增長。進入2021年,伴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剛需的進一步釋放,預計巡檢機器人在城市治理中的表現還將進一步提升。
巡檢機器人能夠完成施工現場的定期巡檢并通過邊緣分析模塊攝像頭搭建5G網絡平臺,可以完成避障作業、實現危險源的分析,且相比于人類目測巡檢,更加精準可靠;通過搭載的三維掃描模塊,完成對在建工程的數字孿生,比對建筑設計模型,及時發現建設問題。同時,因為它身形小且靈活,可以在建筑狹窄空間及地下的市政管道等人類難以進入的區域進行巡檢作業。
十、數字孿生
數字孿生CIM平臺,是通過數字孿生技術,重建城市三維模型,真實還原一個完整的數字孿生世界。數字孿生CIM平臺將物理城市中的道路、建筑、水域、植被、設施等對象,在數字孿生城市中一比一映射,真實還原城市的每一個細節,大到整座城市的結構布局,小到街頭巷尾的路燈井蓋,都可以在真實的三維底圖上展示,實現對城市建設、運行、管理和服務的流程再造、模式創新。
2021年年初,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探索數字孿生城市建設。上海、浙江、雄安等多地正在落地相關實踐。數字孿生城市已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方向。阿里云很早就開始研發數字孿生全棧技術,在芯片、3D建模、圖像處理、高性能數據傳輸和處理等多個技術方向上提前布局,掌握了多個領域的核心專利。
例如,阿里研發的多款芯片可以全面提升物聯網端的數據采集效率和圖像處理能力。三維渲染引擎,可實現真實世界的視覺還原和數據還原度的動態合理平衡,最大程度構建對真實世界多源異構、多尺度數據的按需還原能力。新一代時空數據庫GanosBase,強化多級空間并行查詢加速、高級移動對象處理、PB級軌跡大數據處理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