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春和景明。
站在長江航道里程676.4km的鐵門坎丁壩縱目望去,澄江似練,飛鳥滑翔,江灘綠意盎然,岸畔草木蔥蘢。
伴隨著 “嗡嗡”馬達轟鳴,一架白色無人機迅速升起,在丁壩整治建筑物上空盤旋巡視。
此刻,長江重慶航道測繪處青年技術人員曹含驍正通過無人機搭載的高清攝像頭,檢視丁壩損毀的情況。
監視設備上清晰顯示出丁壩全貌,從空中俯瞰,一條寬3米,長近200米的小路,似一條長長的索橋,橫亙在水域中央,宛如一個楷書的“一”字, 形態甚為壯觀。隨著攝像頭移動,磧壩壩面坍塌破壞等狀況一覽無余。
“修建壩體是航道整治的重要手段。主要作用包括束窄河段、引導水流、沖刷淺區,提高通航尺度,改善航道條件等。”長江重慶航道局航道運行處副處長高銀玲向筆者介紹道。
“所謂束窄河道就是通過在寬淺河段修建壩體,將河道縮窄,提高通航水深;引導水流則是向有利于通航的趨勢去改變水流原有的方向和狀態;沖刷淺區,便是改變水流,利用水流的沖刷力,沖刷礙航淺區,改善通航環境。”高銀玲繼續向筆者介紹。
“由于水情變化大,壩體受洪水沖擊極易損毀。只要無人機飛到空中,壩面環境就是‘零死角’,一些平常步巡不到位的地方都能拍到了,在‘云端’就能為整治建筑物問診,任何地方都逃不過它的火眼金睛。” 高銀玲說。
無人機將根據采集數據生成整治建筑物壩體三維模型,直觀反應整治建筑物的現狀,技術人員可據此評定整治建筑物的類別。
據悉,此次踏勘利用免像控無人機傾斜攝影測量的優勢,獲取多角度的真實紋理,為整治建筑物損壞情況的判定提供準確依據,并利用計算機集群構建三維傾斜模型,大大提高了整治建筑物測量的高程精度,減少外業勞動強度,為后期的演變分析提供有力數據支撐。
“從前的無人機測量需要外業人員在野外布設控制點免像控方式就不需要布控,減少了很多測量人員的工作量。”曹含驍一面通過操作臺“召回”無人機,一面對筆者解釋:“未來將引入無人機激光雷達測量系統,使得到整治建筑物高精度點云模型成為可能。”
據介紹,激光雷達的測量方式,就是用激光掃描地形,收到回波之后得到地物的高程。和常規的測量相較,點云的密度非常高,并且能夠穿透植被,可以得到最精細和真實的地表數據。常規的測量,點間距最小在5米左右,而點云在1平方米內就有15個點以上。
“測量精度是根據測繪目的和儀器本身的硬件參數決定的,在地形測量領域,細部精度要求越高,單位面積需要的高程點就越多,能反應的地表信息就越豐富,對整治建筑物和淺灘的地形把控將更加具體。”曹含驍介紹說。
據了解,長江重慶航道局轄區現有11處航道整治建筑物正常發揮功能,待“九朝段”和“朝涪段”完工移交后,航道建筑物將增加40余處。高銀玲介紹,“目前,無人機航測和航拍技術已經廣泛用于航道整治建筑物的日常維護工作,大大提升了整治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科技“利器”的應用也是我們提升養護質量,支撐航道等級提檔升級,打造智慧航道的底氣所在!”